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

几年时间下来每位年轻演员身上都展现出一种自信和从容

来源:未知 作者:最新更新
  近段時刻,網上掀起「春天傣族舞挑戰」熱潮,作為配樂的傣族舞曲也走紅交際網絡,原創便是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。
  
  這是一支年青的民族文明工作隊。全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20歲,有的參加時刻還不到半年;團隊將陳舊的非遺等文明元素發掘收拾、立異編列,展現「年青態」,完成立異傳承與開展。
  
  這也是一支活躍的民族文明工作隊。接連推出4部潑水舞曲,在業界「出圈」;每年屢次走訪民間藝人和傳承人,跟時刻賽跑,把握傳統文明第一手資料;簡直隔兩年就拿一個大獎,成為耿馬響當當的一張手刺。
  
  聽著有些「上頭」的抖音神曲,居然來自一段傳統傣族古樂。
  
  但至於它叫什麽姓名,議論紛紛,直到有人把叫巖峰的網友@出來。「這是咱們的原創傣族舞蹈『南西米』。」巖峰也叫王峰,擔任耿馬縣文明館館長兼縣民族歌舞團擔任人。在回答網友問題的同時,他還不忘宣揚一下團隊預備推出的第四部耿馬潑水舞曲《up耿馬》,「MV發行在即,咱們多多助威多多點贊」。
  
  趁著傣族舞的熱度,王峰隨即在個人賬號上上傳一段關於MV的拍攝花絮,隔幾天更新一個,不只成功「圈粉」,還吊足了網友食欲。「看不過癮!」「什麽時分出完整版?」……連日來,關於本年的潑水舞曲,網友們都很期待。
  
  3月31日,在粉絲的再三敦促下,《up耿馬》提前一周發布。光是最初的音樂就很有節奏,整體沿用以往明亮愉快的律動和風格;藝人陣容強大,除了歌舞團全體成員,還有不少當地老百姓出鏡;內容上持續保持民族特色,馬鹿舞和象腳鼓語等非遺元素輪番上陣,場景切換自如,豐厚的鏡頭語言裏,盡顯耿馬的大美自然風光和當地群眾的幸福美好日子。
  
  「up便是向上的意思,推出這部著作是想鼓舞咱們保持活躍達觀的心態。」王峰說。
  
  「看完想回去過潑水節了」「態度+用心+細節=好著作」……在視頻號上推出沒多久,好評一條接著一條。這讓前前後後預備半年多時刻的出品方——耿馬民族歌舞團,再次迎來「高光時刻」。
  
  王峰介紹,潑水節是傣族區域最隆重的節慶,之所以要打造潑水舞曲,一來營造良好節日氣氛,二來宣揚家鄉、宣揚這兒獨特的人文風情和優秀的傳統文明。
  
  2018年,首部耿馬潑水舞曲正式推出。朗朗上口、熱烈愉快的基調中,這部舞曲巧妙展示了服飾美、家鄉美和當地厚重的民族文明積澱等,讓人看了就想來雲南過潑水節。不只如此,片子不只凸顯傣族女人的柔美形象,還展示男性的剛健和風趣,呈現傣鄉文明的多面性。
  
  沒有華麗的燈火舞美,場景廣泛田間地頭,群眾客串出演……這部經費不到5000塊錢的低成本著作,一經發布,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王峰說,當時3分多鐘的MV在縣級微信平臺上首發,不到一天時刻播放量就打破10萬。除了本地人,其他區域的老百姓也活躍轉發。從這之後,耿馬潑水舞曲成為咱們在潑水節前後的一個共同期待。
  
  「算是成功出圈了吧。」王峰說,2019年推出第二部,依然有不錯的反應。到了2020年、2021年,受疫情影響,潑水舞曲暫時中斷。2022年,他們推出了第三部「栽音音」,意為「讓心平靜下來」,號召咱們來一場「雲潑水」,靜待來年春暖花開。
  
  三年之後,跟著疫情防控方針的優化調整,盛大的潑水節又將再次啟幕。耿馬民族歌舞團順勢推出他們的新作,預備在潑水節到來之前掀起一股浪潮。「潑水舞曲系列,現已成了咱們的一個情懷。」王峰說。
  
  2012年,本是小學音樂教師的王峰,被調到縣城接手耿馬縣民族歌舞團。當時,表演人才多數流失,全團僅剩余3男4女共7名藝人,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況,多年來也未出新著作,歌舞團開展陷入嚴重窘境。
  
  「說心裏話,我一開端是想走的。但出於自小對民族文明的酷愛,我也想認真做出點成果來。」一番心理奮鬥後,王峰挑選留下來。人手不行,他就想方設法吸納年青人參加;沒有新著作,他帶領團隊下鄉采風,向傳承人拜師學藝,並開端發掘收拾。
  
  兒時常見的傣族特有舞蹈——馬鹿舞,跟著老藝人的相繼逝世,面臨人亡技絕的窘境。意識到這個問題後,王峰和團隊屢次下鄉采風,跟傳承人塞丙等人成了好朋友,常常吃住在一起,探討如何將它從民間搬上舞臺。
  
  2013年,歌舞團創造的6個節目參與臨滄市首屆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,其間《馬鹿舞》和《心上的姑娘》一舉奪得金獎,完成獎牌零的打破。同年,《馬鹿舞》又取得省級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金獎,更是打破了創團以來的歷史。
  
  這讓一度低迷的耿馬民族歌舞團士氣大振。但隨後因為部隊人數添加、經費減少等因素影響,一些藝人不得不接受一些景區的商演邀請,遠赴湖北、湖南、廣東等地表演,只是為了能有些收入養家糊口。「也能理解,究竟每位藝人背後都有一個家庭。」王峰說。
  
  2015年,恰逢耿馬縣成立60周年,一心想要錘煉部隊的王峰自動請纓,跟縣裏許諾,必定可以拿出像樣的節目。「作為國有文藝院團,咱們不做誰來做?」為此,歌舞團迅速進入「備戰」狀況,經過半年多時刻的編列和訓練,終究憑仗20多個精彩節目在縣慶上大放光彩。
  
  為鼓舞和支持歌舞團打造文藝精品,耿馬縣2016年起每年拿出100萬元的專項經費,還設置一筆80萬元的藝術創造基金。本年,跟著扶持力度加大,專項經費提高到200萬元。這讓耿馬民族歌舞團創造的底氣更足了。
  
  為提高藝人綜合素質,歌舞團先後從外地請來多位指導教師。其間,擔任技術技巧訓練的楊忠壽,是臨滄市的一位資深文藝工作者,受聘來到耿馬後一待便是好幾年。剛開端,一些年青人連側空翻都不會。正是在他的指導下,藝人們苦練基本功,都有了自己的看家本領。
  
  臺下十年功,只為臺上一分鐘。
  
  2018年,《舞刀少年》獲雲南省群文藝術最高獎「彩雲獎」;2021年,首部原創民族舞劇《猛相耿坎·傣拳師》獲雲南省第十六屆新劇(節)目展演優秀導演獎和優秀作曲兩個單項獎,同年耿馬民族文明工作隊還當選全國先進基層文藝院團。
  
  關於一個縣級文藝院團來說,這份成果實屬不易。
  
  無論是潑水舞曲系列,還是近年來獲獎的一些佳作,「耿馬出品」總能讓人眼前一亮,既有非遺的影子,又能嗅到時代的氣味。王峰管這個過程叫作傳統文明「年青態」。
  
  說著簡略,做起來卻很難。第一步便是要跟時刻賽跑,將這些面臨失傳的傳統文明發掘收拾出來。「錯過了,一些老藝人就不在了,這些好東西就可能跟著他一起消失不見。」王峰慨嘆。
  
  緊那羅舞,屬擬禽舞,是傣族民間舞蹈的一種,流傳於東南亞國家和孟定傣族區域。為了學到原汁原味的緊那羅舞,王峰帶領團隊奔走風塵四處訪問老藝人,終於尋到一位叫布萊尚陸儂的白叟。
  
  「你們怎樣不早點過來學,非要比及我跳不動的時分才來?」白叟的一句提問,讓王峰一行人心生羞愧,無言以對。比及第三次再去討教,白叟現已中風在床,再也不能跳起他心愛的緊那羅舞了。
  
  有時分,團隊還需要打破一些阻礙文明傳承的塵俗觀念。在采風學習女創拳的時分,一些白叟直言「傳男不傳女」,去了幾回閉門不見。王峰只好軟磨硬泡,在村子裏吃住半個多月,終究憑著一腔熱誠打動了老藝人。
  
  「沒有深化實踐的采風和持續操練,哪怕是後期再流暢的編列,舞蹈終究也是沒有魂靈的。」王峰說,把握動作要領後,藝人們還要花時刻吃透悟透,融入血液裏。每年,他們還要深化村寨開展惠民表演70多場,讓「藝術回流」接受群眾查驗,真正做到民族歌舞來自民間又回饋民間。
  
  這些陳舊的傳統文明元素,如安在新時代展現出獨特魅力?王峰以為,得靠近年青人的日子,讓他們感興趣並且接受它,這樣才會有傳承和開展的土壤。身邊這群年青藝人無疑就成為他的「攻關」目標。
  
  耿馬民族歌舞團現有藝人32人,平均年齡不到20歲,對非遺和傳統文明簡直沒什麽概念,但都喜歡現代音樂和刷短視頻。這讓王峰找到了打破點。經過立異編列,來自民間的馬鹿舞、蝴蝶舞、孔雀舞的表演技巧,經過整合提高、藝術化改造,再配上節奏感強的音樂,變成一個個短視頻小著作,有些還成為「爆款」。
  
  這讓團裏的年青藝人一下子就來了興趣。看到別人馬鹿舞跳得好,19歲的巖細就會自己偷偷加練;有了取得感後,16歲的宰隨旺越來越喜歡去村寨裏給父老鄉親表演。不只如此,在刷到歌舞團的短視頻後,一些感興趣的年青人也自動參加。
  
  「首要覺得好玩,再便是有意義。」本年1月參加歌舞團的美旺說。
  
  每創造完一個著作,藝人們就會自動上傳到自己的交際賬號。依托傳統文明的加持,愛玩短視頻的傣族姑娘引少現已具有近2萬粉絲,成為耿馬縣的「小網紅」。「咱們的著作能有更多人看到,這便是一種傳承。」
  
  幾年時刻下來,每位年青藝人身上都展現出一種自傲和從容。這種自內而外的改動,是王峰沒想到的。
 
Copyright © 傣族佤族人民医院 www.gmxrmyy.com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